姜冲答道:“只要没进我们的家门,就别去理会他们。如果有人偷入或者强闯,给我打出去就是。”
小翠听了又“嗯”了一声。开始翻看起了,手中的书。
姜冲给小翠说了一声:“你先学习,我去给夫子钓几条鱼。”然后右手掐诀,待到墙上山水画打开,一步迈了进去。图画又消失不见。
一步踏在船上,姜冲就问,道:“钓叟,这几日鱼儿咬不咬钩?”
钓叟从船头站了起来,拱手行礼,道:“回禀,冲少,这几日春暖花开,正是鱼儿长膘养仔时。鱼儿都在抢着咬钩。”
姜冲,道:“把你的竿,再借我一根,我今晚也来钓上几条。”
钓叟从船蓬里找出一根竿,交与姜冲。姜冲接过,也不用饵,将竿一抖。鱼钩向着水面飞去。姜冲盘腿坐在了船板上。钓叟也不打扰,自己也重新坐回了船头。
今晚有一弯下弦月,天上依然星光灿烂。微风轻拂,河面水波荡漾。夜里的山水画,依然那么美丽。
不一会儿,鱼儿咬了钩,姜冲轻收鱼线。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鱼,被他拖上了渔船。钓叟也过来帮忙,把鱼按住。
姜冲问钓叟:“这条鱼是公,还是母?”
钓叟仔细看了看,道:“公的。”
姜冲对那条鱼,说道:“今日只要两条母的,你先回去。换两条来。”于是将鱼,扔进了水中。重新又将钩甩了出去。
又静待了片刻。竿又开始晃动。轻轻扯动鱼竿,慢慢收起鱼线,又将一条大鱼弄上了船板,这次钓叟说是母的了。于是先用水养在钓叟的鱼筐里。打算再钓一条。
又等了一个多时辰,还是没有鱼儿上钩。姜冲看天色已晚,收起鱼竿,对钓叟,道:“算了,今日它们商量好了,只送我一条。太晚了,我还是先走了。改天再来收拾它们。”
钓叟站起来,笑了笑,道:“恭送冲少,等你下次有了兴致,再来玩吧。”
从筐里拎着鱼尾,姜冲将鱼拎了起来。鱼头扑腾了两下。姜冲也不管它。脚在船上一蹬,从画中跃了出来。
小翠正在灯下打着瞌睡。感觉到了灯影的晃动。立刻惊醒,看见姜冲手里的鱼。立马跑到厨房,去拿大木盆。
二人折腾一阵,将鱼弄到厨房,又在盆中加满了水。二人方才回屋睡觉。
翌日一早。姜冲又在前院耍了几趟太极,自己感觉太极水平,有了大大的进步。
吃着小翠做好的早餐。姜冲对小翠说:“待会我让老师家里的厨师,到我们家里来
拿鱼。你听见三声敲门声,就去开门,让他把鱼拿走。”
小翠,道“好的,冲少。”
背着手走出了院门,特意向街道四周看了看。这大清早的,街上也没见着什么人。于是又放心的向学堂走去。
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乡邻。姜冲也不时跟不同的人打着招呼。
过了小桥,躬身给老柳行了个礼。见到了余夫子。夫子正准备给低年级的弟子们上课。姜冲给夫子弯腰拱手行礼,道:“拜见师尊。”
夫子手里拿着几本书,道:“今日你们高年级,先到隔壁,背诵古诗。”就要转身进去上课。
姜冲急忙说道:“我送师娘一条鱼。”
夫子听到,立刻停了下来,道:“现在何处?”
姜冲,道:“此鱼要杀了马上下锅,才有效果。”
夫子,问:“有何效果?”
姜冲,道:“吃了能早生贵子。”
夫子眼睛突然就明亮了起来。他也已经六十有余。年轻时,对夫人,又是言听计从。两人膝下至今,也未有子嗣。如今已成俩人心病。去年刚得了夫人同意,纳了一房小妾。可能是年老,力不足。至今小妾仍未怀上小孩。夫子听到姜冲的话。那可真的犹如雪中送炭。
夫子连忙拉着姜冲的手,道:“还是你小冲有孝心。你师娘也没白疼你。那鱼现在哪里?我马上安排人手去拿。”
姜冲,说道:“现在还在我家,大木盆里养着。这几日,我家里来了个亲戚,是我表妹,现在她在看家。你若安排人去,需敲三声门响。她才会出来,给你的人开门。”
余夫子听完,立马扯大嗓门大叫道:“余化生。”
就听见厨子边跑边应道:“夫子,有何吩咐?”急急忙忙跑了过来。
夫子将姜冲的话原样告诉了厨子。让他将平时买菜的车推上,带上大木桶,去姜冲家里取鱼。厨师以前是去过姜冲家里的,像这样去姜冲家取东西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余化生听完,转身就找推车去了。
姜冲又对夫子,道:“老师,这几日下午,我想跟师兄弟们,一起练习书法。我已将笔墨纸砚都买齐全了。还望老师恩准。”
余夫子借着高兴劲,说道:“好!好!好!众师兄弟们下午让你带着练习书法。我很是放心。从今日下午开始,就由你带领着他们,练习书法了。”然后转身进到了教室。